李发海,李发海讲师,李发海联系方式,李发海培训师-【讲师网】
48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李发海:易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世界观)(
2016-01-20 50125

 根据我对《易经》的学习,我认为《易经》是世界观,《易经》是人生观,《易经》是方法论。
 

 一、易经的世界观

 

  1、《易经》的阴阳观 
     《易经》认为,世界万事万物无论多么复杂,但每种物质只有阴、阳两种属性,要么属阴,要么属阳。但阴阳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阳性物质包含着阴的属性,阴性物质也包含着阳的属性,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阳也没有阴,这就是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阴阳理论和对立统一规律非常重要,人处处事事都离不开它。人们的哲学观实际上就是来源于阴阳观。

 

 《黄帝内经》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

 

 我们的祖先就是根据阴阳二气理论,对人体五脏六腑等器官功能及属性进行了阴阳划分,比如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为阳,五脏(肝、心、脾、肺、肾)为阴。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特的中医阴阳平衡学说,通过对人体阴阳的调理,来达到看病、治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由于人们发现各种花草树木也同样具有阴阳两种属性,由此又发现了调理人体阴阳平衡的中草药。通过长期实践,人们又发现药有四气:寒凉属阴,温热属阳。药有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通泄为阴,咸味通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药性有升降沉浮:升孚为阳,沉降为阴。补药为阳,泄药为阴。中医理论还根据人的生命肌体与阴阳的联系,总结出了许多辩证施治的经验,比如目病治肝、鼻病治肺、耳病治肾等。

 

 关于阴阳与病理的关系,《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审其阴阳,以别刚柔;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所以,中医诊断第一步就是“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西方国家许多人至今对我国中医的望、闻、问、切持怀疑或否定态度,对我国独特的中医医药、经络针灸、保健推拿等治疗疾病的方法不理解,主要是对我国的阴阳理论和平衡原理不了解。

 

 但是,我国的阴阳理论在西方也的确得到了非常的认可和应用。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根据阴阳理论创立了二进位制,并由此发明了现代文明的计算机。 1701年秋,当莱布尼兹苦心孤诣研究乘法机而不得其解的时候,他的一位法国传教士朋友从北京寄给他《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莱布尼兹从这两张图中受到了很大启发,他发现,八卦是象形文字的雏形,由坤卦经艮、坎、巽、震、离、兑到乾卦,正是由零数到七,这样8个自然数组成了完整的二进位制层数形。八卦中的阳爻“—”,相当于二进制中的“1”,八卦中的阴爻“__”,相当于二进制中的“0”。六十四卦正是从0到63这64个自然数的完整的二进位制数形。

 

 因此,莱布尼兹高度评价《易经》,他曾经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易经》也就是变易之书,……这恰是二进制算术。在这个算术中只有两个符号:0与1。用这两个符号可以表示一切数字。”

 

 从莱布尼兹二进制的诞生到发展到现在的电子计算机使人类智能得到了极大的飞跃。

 

 这位发明微积分和计算机原理的莱布尼茨还曾写信给清代的康熙帝,他把构成当代电子计算机数学细胞的0、1二进位制和计算机的发明归功于发明八卦图像的伏羲。

     诺贝尔奖获得者——查理·威尔海姆(经济学家)评价中国的《易经》:“知识经济正在改变我们的时代,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带给我们巨大冲击的这次革命,实在受惠于中国古代的伟大经典《易经》,《易经》中包含的信息论思想,不仅启发我们的科学家创造了计算机,而且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普遍西方人日常生活的决策指南。”

 

 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创始人玻尔(丹麦),在看到《易经》后震惊不已,认为太极图形象地表示了他创立的“互补原理”,并以太极图为其族徽核心。

 

 国外不少的科学家、专家、学者都把《易经》作为潜科学来研究,还把“相对论”、“化学元素周期表”、“生物遗传密码”等与之联系起来,探索着新的发明或发现。

 

 1866年,奥地利神父孟德尔发现了生物遗传基因密码。决定遗传基因的分子一共有两种,分别叫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而这两种分子结构相同,都是磷酸基和糖碱基组成。每一种可分别接四种碱基,两种糖可得八种碱基。每三个DNA和RNA能决定一种遗传基因密码,在八种碱基中取三个,经过排列组合后,总共得到六十四个密码,这就是人类生物遗传基因的全部密码,生物学家后来也称这六十四个密码为六十四对染色体。这和我们的太极图、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排列组合成为六十四卦比较,一个分子就好像一个太极图,两种核糖核酸就好像阴阳二气或阴阳二爻。八种碱基就好像八卦,六十四对染色体就好像六十四对卦一摸一样。六十四卦,就是由八卦得来的六十四对卦,上面的称为上卦,下面的称为下卦。每卦又代表着不同的颜色,因此,六十四对卦实际上也是六十四种不同的“染色体”。 

克里斯多朵夫·巴特克曾经说:“易经令人惊奇地接近真理,更令人惊奇的是所有地球的生命秘密同易经的结构密吻”。六十四卦象严格地对应着遗传密码中六十四个脱氧核糖核酸(DNA)密码因子。四对硷基(八个数)恰巧与四阴四阳的八卦吻合,而384个阴阳键,也与《周易》中384个阴阳爻严丝合缝。

 

 生物遗传基因密码1953年被英国的物理学家克里克和美国的生物学家沃森得到证实。这两个科学家共同发现了DNA的物理结构,它的构造很像一个分子组成的螺旋梯,以酸基长链为主体的螺旋梯再把链条梯子转成为双螺旋。由此更加可以看出,分子的构造和我们的太极图是多么相似。但我们的祖先发明的太极图比分子构造的研究早了七千多年。

 

 近代学者由于受易理之启示获得诺贝尔奖金者已有四位:德国汉森堡,其论文为《测不准原理》;丹麦之玻尔教授,其论文为《相生相克原理》;居住在西方的中国人杨振宁、李政道博士,其论文为《不对等定律》。阴阳理论和在阴阳理论中体现的对称原理,被广泛地引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数学中的正数和负数,正值和负值;物理学中的阳粒子和阴粒子,阳电和阴电,阳极和阴极;化学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现代科学中的对称理论实际上也是建立在阴阳理论之上的。根据对称理论,化学家在寻找新的元素,天体学家在寻找新的星体。就连山里的普通百姓,也在运用对称理论去采摘“猴头”。有经验的山民到森林里去寻找野生猴头时,只要找到一个,就会发现第二个。原因很简单,假如在这棵树的东方树枝上找到了一个,那么就向位于这棵树东方的另一棵树上去找,在这棵树向西延伸的树枝上面一定会找到另外一个。只不过山民没有把这种现象上升到阴阳观和对称理论的高度。领会了阴阳观,你在工作中看问题可能就更加全面一些,正像毛泽东主席所说的:“中国古人‘一阴一阳之谓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只有阳,没有阴,这是古代的两点论,形而上学是一点论。”

 

    2、《易经》的五行观

    最基本的“五行”是指与人们生活、劳动最有密切联系的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五行”起源于“阴阳”。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化合而成的,“五行”更是如此。人们之所以在万事万物中提炼出“五行”,一是在于五行的普遍性,即这五种物质在地球上存在的最为广泛;二是“五行”的特殊性,即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变化、相互制约的相生相克关系。

    关于五行的起源,还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最典型的是五行起源于原始人对自然的崇拜。我们的祖先在对自然百神的崇拜过程中,在生产生活的劳动中,最后通过抽象思维,把木、火、土、金、水的地位突出出来。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崇拜对象。印第安部族所崇拜的主要对象是地、水、火、风,因此古代印度文明将地、火、水、风四种物质看做是构成宇宙的四大元素;古希腊的哲学家恩培多克则提出了万物的本源是水、火、土、气四种元素。无论宇宙是由五种基本物质元素,还是由四种基本物质元素所组成,这些都起源于人类初级阶段对自然界的认识。

我国关于五行的记载,比较典型的是《尚书》中的《甘誓》和《洪范》。其中《洪范》记载的是武王伐纣取得胜利之后,寻访到了受到纣王迫害假装疯癫的箕子,武王向箕子问政,箕子向武王陈述的一篇很典型的文章。在《洪范》中,箕子向武王提出了九条治国纲领,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五行。箕子解释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里的“金曰从革”是指金可以锻炼变形,就好像兽皮经过加工可以做出皮革一样。“土爰稼穑”是说,土地可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箕子随后对五行做了更深入的探讨和阐述。

    关于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生,来自于古代人们对大自然的长期观察。

金为什么会生水?人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有两种,一种是从深藏于地球体内的金属矿物质或岩石中流出来的,由各种不同的金属矿物质组成,体积大的如金粒、铁末、沙石等沉淀到了水底,在沙滩上到处都能看到。体积特别小的甚至肉眼看不见的都和水混合在一起。因此人们传统的认为金可以生水。另一种水是从天上落下来的雨水。人们通过长期观察,认为雨水不是天上固有而掉下来的,实际上还是从金所生的水被太阳蒸发而形成的,所以也是金生水。第三中现象是金属物质在被火融化之后,直接变成了液体,液体具有水的形态。

    水生木是一种常识现象,没有水的滋养,木就无法生长。

    木生火也是一种常识现象。古代钻木取火,所以木可以生火。木有两种,一种是高大的乔木,为阳木;另一种是较小的丛生灌木或花草,为阴木。

    火生土,这是木头燃烧之后形成的灰烬,又进入到了土中,所以火可以生土。

    土生金,这也是一种常识现象。大地中蕴藏了各种人们需要的金属物质,所以金来自于土。土有两种,一种是平地上的土,为阴土;另一种是高山上的土,为阳土。

关于五行相克。

    金克木,人们用金属做成的斧头等工具可以用来砍伐树木,并用金属做成的其它工具再把树木做成其它供人们使用的用具。

    木克土,再坚硬的土地都能被幼苗所突破,长出作物或参天大树。

    土克水,能制服水的最好办法就是用土,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挡”。

    水克火,古代灭火的办法只有用水。

    火克金,要把金属物质从矿山里面提炼出来,只有用火,火可以融化坚硬的矿石、坚硬的金属,把金属锻造成为可以使用的工具或用具。

    从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看,五行理论产生得比较晚,可能与青铜器的产生有关。

伏羲所处的新石器时代,是不可能有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的。这一点从伏羲先天八卦图完全可以看出,先天八卦所反映的是阴阳理论,而还没有五行理论。          

先天八卦的排列顺序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按照这个顺序,其走势正好成为一个S形,这就是太极图中的阴阳两种物质阴盛阳衰,阳盛阴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果说先天八卦也有相生相克关系的话,也只有阴阳之间的此消彼长关系。因此先天八卦数,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个排列顺序,是体现阴阳转化思想的重要依据。

    从后天八卦图可以看出,文王对先天八卦图中各卦所在的位置有了很大改进。明显看出,文王后天八卦已经引入了五行的概念,对八卦中的每一卦都赋予了五行的属性。

后天八卦的属性除了保留先天八卦的属性外,又增添了五行的属性。具体来说,由于金生水,而雨水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因此,对乾卦赋予了金的属性;兑为泽,泽是容纳水的,看起来水是由泽生的,因此对兑卦也赋予了金的属性;坤为地,地主要是由土所组成,所以对坤卦赋予了土的属性,同样,由于西周处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其周围的山,基本上都是土山,所以对艮卦也赋予了土的属性;震虽然为雷,但春雷一动,草木开始萌发生长,《易经》说“雷雨做,而百果草木皆甲坼”,所以对震赋予了木的属性,同样,巽为风,树木在风吹中开始生长,没有风或者不通风的地方,树木难以生长,所以对巽也赋予了木的属性。这样一来,对八卦的每一卦都赋予了五行的属性。

    在图形安排上,由于我国大陆位于赤道以北,南方炎热,把离火卦放进去,象征夏天;北方寒冷,把坎水卦放进去,象征冬天;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一片生机,把震木卦放进去,象征农作物和树木生长的春天;西方是日落的地方,把兑金卦放进去,象征萧杀收藏的秋季。这样以来,四季也分明了。

    按顺时针方向,也就是由日出到日落的方向,五行相生的顺序是:

    《震》在东方为木,木生火,木生火必须有一个条件,这就是风的催化,因此在《震》与《离》之间,增加了一卦《巽》,因为《巽》在先天八卦中代表的是风,表明火是由《震》木和《巽》风共同生出的。因为木有阴阳两种属性,因此在后天八卦中除确定《震》卦代表阳木外,又为《巽》卦增加了代表阴木的属性。

    火生土,火把木焚烧之后变成土,是直接的,所以,把《离》之后,《兑》之前放上《坤》卦,既说明了火生土,又说明了土生金,放《坤》而不放《艮》,因为《坤》又代表整个地球,地球所包容的金是最多的,《艮》山也代表土,但它只是地球的一部分。

    金生水,水不仅是地下流出来的,而且是天上落下来的,天也起着生水的作用,在《兑》卦与《坎》卦之间插入《乾》卦,表明《兑》金和《乾》金都会生水。

    水生木,水生木也是有条件的,水中是不会生木的,只有在水中的高地上才会生木,这个条件就是许多树木都是生长在山上,因此在《坎》卦和《震》卦之间放进去《艮》卦,表明山上的树木最需要水。

    按照这个理论,对先天八卦重新排列之后,就形成了文王的后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有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顺位相生;二是隔位相克;三是四阳卦位于下方,四阴卦位于上方,形成阴阳相交而不相背的两大部分。

    《易经》的五行观,充分说明了古代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全面性和周延性。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循环往复的,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性。木→火→土→金→水→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循环往复,相当周延。

    五行相克,说明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弱点,都是可以被另一种物质所制服的。这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一物降一物”,“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卖矛和盾的人,一会儿拿起自己的矛,说自己的矛好,任何盾都能够戳破,一会儿又拿起自己的盾说自己的盾好,任何矛都戳不破,就是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被旁人耻笑。由此可知,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中,总能找到一种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找不到,说明自己的思路不对。它还从另一个侧面告诉人们,任何人都不要以为自己最有本事,世界上没有最有本事的人。任何人都不要做恶事,做恶事总会受到惩罚的。唐朝的李元霸,手持两个大锤,不可一世,被认为是天下第一好汉,没有人打得赢他,所以就狂妄自大,谁都不服气,还想把天戳个大窟窿,结果是自己的锤砸了自己的脑袋,这就是报应,人没有办法制服你,天有办法制服你。

    我们的祖先,根据阴阳五行理论,创立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中医学说。比如《黄帝内经》在阴阳的基础上,把五行与五脏、五腑、五窍、五体、五志、五声相对应,对人体的腑脏、神志等作了五行划分:

             五行  五脏  五腑  五窍  五体  五志  五声

              木    肝    胆    目    筋    怒   

              火    心   小肠   舌    脉    喜   

              土    脾    胃    口    肉    思   

              金    肺   大肠   鼻   皮毛   忧   

              水    肾   膀胱   耳    骨    恐   

    把阴阳与五行相配合起来的理论,更加丰富了我国的传统中医理论学说。五行的创立,把中医理论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水平。也把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包括对人本身的认识推向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五行相生理论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应用。比如,明朝皇帝从明成祖朱棣到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检,十五任十一代都是按照五行相生的偏旁部首来命名:

    朱棣(木)→朱高炽(火)→朱瞻基(土)→朱祁镇(金)→朱见深(水)→朱祐樘(木)→朱厚熜(火)→朱载垕(土)→朱翊钧(金)→朱常洛(水)→朱由检(木)

    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祖孙五代也是按五行相生之义取名:

朱松(木)→ 朱熹(火)→朱塾(土)→朱鉴(金)→朱潜(水)

    根据五行相生起名,是人们的一个美好愿望,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得到自己的庇佑呢?


 3、《易经》的发展阶段论
   《易经》把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进化以及人自身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和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过程。《易经》的乾卦以龙为比喻,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六个不同的阶段。这六个阶段是:


    初爻阶段,是指二十岁之前。十岁黄口、二十弱冠,虽然现在从法律上满十八岁就是成年人了,但古人认为未满二十周岁,还不是一个成年人,还不能行冠礼。二十岁之前,大学还没有毕业,还不是一个成熟的人,处在这个时期,正是努力学习、积蓄力量的时期,需隐忍待养,韬光养晦,既不要轻易显示才能,也不要轻易付诸行动,这就是“潜龙勿用”阶段。


     二爻阶段,是指从二十岁到三十岁之前。人虽成为成年人了,但在社会上还立不起来,虽然进入社会之后会有所表现,但还不足以独立干事,做事还应当非常谨慎,不可过于表现自己。要虚心得到同事、上级、长辈的帮助,使自己少走弯路,这就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阶段。

 

 三爻阶段,是指从三十岁到四十岁之前。三十而立,处在这个阶段的人,刚过而立之年,进入人生的发展时期,这时候更需要小心谨慎,白天自强不息的奋力拼搏,晚上还要做到“吾日三省吾身”。终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样做,虽然对自己太苛刻了一些,但在危险、挫折来临时,就会从容应对或妥善处置,也就不会有咎害了,这就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四爻阶段,是指四十岁到五十岁之前。四十不惑,当一个人的事业接近成功的时候,恰恰又是处在一个非常矛盾、非常疑惑状态的时候。是继续前进、继续努力、继续上升,还是见好就收,当进则进,不当进则止?这的确是一个矛盾的问题。人处在社会中,没有不惑的,说四十不惑,实际上强调了人过四十之后,就会更加小心、更加谨慎了。谨慎、疑惑并非是坏事,因为有疑惑,才会有感悟。古人云:“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有疑惑就会有思考,有思考就说明有头脑。头脑清醒就能时度势,当进则进,当退则退,这就是“或跃在渊,无咎。”

 

 五爻阶段,是指五十岁到六十岁之前。五十知天命,进入五十岁的人,就比较明智了,就能够听进不同的意见或建议,就不容易犯大错了,就能够像飞龙在天去悠游,像云行雨施、物品流形去行事,也就是说,已经到了大展宏图的极盛时期,在这个时期,更需要多听听大多数人的意见,兼听则明,以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这就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爻阶段,是指超过六十岁之后。超过六十岁的人,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这时候再逞强好胜,不识时务,就像一条“亢龙”,有悔是必然的。六十耳顺,听一些好听话就行了,千万不可意气用事,这就是“亢龙有悔。” 盛极而衰,是大自然的法则。但对于一个处于盛极的人来说,是否真会出现这里的亢与悔,也有一个把握的问题。亢是客观存在的状况,是条件,是外因。但遇到这般状况的人究竟是出现悔,还是不会出现悔,是自己主观把握好还是把握不好的结果,是内因。这就告诉人们,在事业、人生达到顶峰的时候,一定要居安思危,知进知退,知存知亡。

 

 周恩来身居大国总理之位近三十年,始终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为座右铭,不仅鞠躬尽瘁,为国家奉献了毕生精力,而且保全自己一生的名节,成为人人敬仰的楷模;林彪、王洪文居接班人之位,位居周总理之上,处亢位而不知进退,野心膨胀,最后是咎由自取。周恩来、林彪、王洪文所处的条件是一样的,客观环境是一样的,最终的结局大不一样,就是个人的内在素质问题了,是亢与不亢的问题了。亢龙有悔、盈不可久、盛极而衰的法则,任何人都不要违背,违背了就会受到自然或历史的惩罚。

 

 人的发展有其阶段特征,社会发展也有其阶段特征。共产党人按照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把社会发展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六个时期,又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界定为初级阶段,高级阶段等,这是符合《易经》发展阶段规律的,充分说明了阶段的重要性,决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做超越发展阶段的事情。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把抗日战争划分为战略防御阶段、战略对峙阶段和战略进攻阶段,完全符合以弱胜强时的战争规律。如果在战略防御阶段不实行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即“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驻我扰”的战术,而是和强大的敌人打阵地战、攻坚战,肯定是要失败的。

 

 自然界的阶段特征更加明显:龙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不发挥作用,是因为阳气仍处在潜藏时期的隆冬;龙已出现在大地上,说明阳气开始出现,万物开始生长了,是风光明媚的春天来临了;整天勤奋努力,是春夏之交,万物蓬勃生长,是与时俱进;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深渊,是说处于变革时期,天道容易发生变化,时间也是夏季,天气容易发生变化;龙飞上了高空,是秋高气爽,说明天的功德已经圆满完成;龙飞到了极限将会有灾难,说明物极必反,阳气将由盛而衰,终将走向反面,时间也是又开始进入了寒冷的冬季。

 

 4、《易经》的“与时偕行”思想
   《易经》在许多卦中都反复强调一个思想,就是“与时偕行”。什么是“与时偕行”?“与时偕行”就是要求我们遵从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按大多数人的意愿办事,顺历史发展潮流而行。我们党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面对国际、国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告诫全党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思想就是来源于《易经》的“与时偕行”。“与时偕行”这个词本身有一点中性,强调的是顺其自然,这和孔子推崇的“中庸之道”有一定的联系。作为一个政党,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提出“与时俱进”更符合马克思政党的特色,更增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时俱进,就是不要用教条主义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发展,不要固守一个模式,要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勇于改革,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5、《易经》的“物极必反”哲理
   《易经》从第一卦乾卦的上爻就明确提出“亢龙有悔”,揭示了物极必反的哲理,到“泰”卦和“否”卦,更进一步阐述了“泰极否来”、“否极泰来”的哲理。在《易经》64卦中,除了上卦为“艮”的卦外,上爻的卦辞基本上都体现了物极必反,相对来说都是不吉的。艮为止,停止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转机,因此上卦为艮卦的上爻,又都是比较吉利的,这也符合物极必反的道理。

 

 6、《易经》的忧患哲理
   《易经》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告诫人们,为人处事切记盲目自信,妄自尊大,一定要有忧患意识,要有自强不息精神。乾卦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修得进业,自强不息”是忧患意识的具体表现。《否》卦中“否极时忧在先,否倾时喜在后” “欢乐时别忘乎所以,悲剧降临时别无可奈何”的道理;“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的道理;儒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道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理等,都告诉人们要有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7、《易经》的发展周期和循环规律哲理

《易经》认为,一切事物,无论是自然界或者是人类社会,都有其自身的发展周期和循环规律,一事物的的结束是另一事物的开始。这个哲理在《易经》中表现的非常充分。《易经》的第63卦卦名叫“既济”,顾名思义,就是事情已经完成了,旧事物结束了,一个循环周期到头了,《易经》到这里也应该讲完了。但《易经》到这里并没有结束,紧接着的第64卦,就来一个“未济”,说明事物并没有完结,只是上一个周期循环完成了,下一个周期循环又开始了。但《易经》强调,这种循环往复不是简单的重复,简单的循环,而是一种由低级到高级,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循环运动。
比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滞涨规律,形成经济发展的一个又一个波峰和波谷,经济就是在这种波浪式前进中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认识到这个规律,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通货膨胀或经济危机就不会感到恐慌畏惧,而是采取新的经济措施去积极应对,推动经济的更大发展。社会发展中一个新朝代取代了一个旧朝代,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取代了旧的社会形态,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而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转变过程。

 

 自然界的循环周期也是如此。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日出日落、月出月落,寒来暑往,暑来寒往,这种运动似乎看起来是无始无终,恒久不已,简单的循环往复运动,今天的太阳还和昨天一样明,今天的月亮还和昨天一样亮,今天的地球还和昨天一样运转,但实际上这种往来运动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今天的太阳、月亮和地球与昨天是不一样的,无论是地球围绕太阳运转的轨迹,还是月球围绕地球运转的轨迹,都是不断变化的,只不过在量变的过程中,你往往感觉不到而已。

 

 今年的春天可能是春暖花开,明年的春天也可能会遇到冰冻灾害;今年的夏季可能风调雨顺,明年的夏天可能洪水暴发;今年的秋天可能秋高气爽,适宜收获,明年的秋天可能阴雨连绵,造成霉变;今年的冬天可能雨雪适宜,明年的冬天可能天寒地冻,甚至出现暴雪灾害。因此,要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充分准备。
    人也有其自身的周期规律。《易经》的六爻表明,人连续工作了六天,已经很累了,已经处于“亢龙有悔”的状态了,再工作就会因劳累而出现失误,因此,与时偕行,人们就创造个星期天或礼拜天,利用这一天休息一下,整顿一下,补充一下,或者到教堂里面净化一下因工作一天而烦躁的心灵,然后朝气蓬勃地投入到下一个星期的工作中去。其实《易经》的第六爻是“亢龙有悔”,表明到第六天人就已经很累了,再工作就会有损失了,因此工作五天就要休息了。现在以人为本,实行每星期“五个工作日”,这更加符合《易经》的规律。

 

 《复》卦讲“七日来复”,更进一步揭示了七天为一个循环周期的自然规律。我国医学早就研究出人生七日或七年一个周期。一个人不吃不喝,一般来说,七天就会死亡。儿童七周岁开始上小学,十四周岁从儿童进入到少年。女性七个七年,即七七四十九岁开始绝经,不能生育了。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是规定育龄妇女超过四十九周岁就可以免以孕检,这和传统生理是相一致的。有一句话俗话,“四十三,花眼关”,也就是说,人一过六七四十二岁,就要开始眼花了。


    音乐为什么只有七个音符?七个音符不是现代人的创造。舞阳县出土的骨笛,有七、八千年的历史,说明在伏羲之前更加远古的人就知道逢七的循环周期规律。

 

 我们过去纪年是用天干地支,这种纪年方式就非常科学。在天干地支纪年中,从甲子年开始,每十年一个逢甲年,经过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到下一个甲子年,正好六十年。一个人只要知道他是哪一个天干地支年出生的,到下一个同样的天干地支年来到时,天干地支就告诉你,你已经活六十年了。六十大寿,到这一年,就要好好过一过,享受一下,为什么?这也告诉你,你已经到该退休的年龄了,该休养生息了,不要再依恋在工作岗位上了,再干下去对你的身心健康就不利了。所以,六十退休制,是一个好的制度,现在有人根据期望寿命的增长,提出六十五岁再退休,就不是一种与时偕行观点。六十退休了,让更多年轻一点的人接替工作,也可以腾出更多的工作岗位和就业机会。

 

 8、《易经》的科学发展思想。
    《易经》的比卦九五爻辞和象辞有一句话,叫“王用三驱,舍逆取顺,失前禽” 是说,古代帝王狩猎,禁止赶尽杀绝,以便动物能够生生不息,百姓捕之不尽,人民的衣食就有了来源。因此,划一范围,三面驱兽(即三驱),一面张网,并且口中祷告说,“要往左的就往左,要往右的就往右,命中注定属于我的,就进入我的网吧”,奔者不禁,即逆着我跑的不去逮,顺着我跑,自动跑到网里面去的则捕获之。帝王如此,帝王告诫老百姓也是如此。因生活需要不得不捕猎,但也决不允许掠夺性的捕杀。《论语》中讲:“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是说,孔子钓鱼而不截留捕鱼,射鸟而不攻击鸟巢。孔子这种做法,应当是受了九五爻辞的启示。无论对鱼,还是对其它动物,都不能捕尽杀绝,杀绝了,动物就无法繁衍,人类也无法再捕,生存环境也就失去了,这就是古代的可持续发展观。我们解释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不给子孙后代抢饭碗,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的余地。这就是现代的可持续的发展观。这就是《易经》的伟大之处。

   《易经》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大得很,真是不胜枚举。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青岛站 qd.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