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风禽断线满天走。”风禽即风筝,在我老家潮汕,我们这一代,玩具基本靠手,几乎每个少年都会糊风禽。削两根竹篾,长各二三尺,垂直扎成十字架,横轴两端各系丝线作弦,两弦交汇于纵轴末端,将横轴拉弯,成张弓搭箭状,如此,风禽骨架便算基本完成。再糊上纸,画上油彩,用稻草编成尾巴维持平衡,最后在风禽重心处扎两小洞,穿上丝线当“鼻”,再连上长长风禽线,便可扶摇直上,翱翔蓝天。
入门易,精工难。要想风禽飞得高,除控制骨架及尾巴平衡外,纸质是关键。物资奇缺,得一白纸可画上禽兽已不易,岂敢奢望什么长纤维、有韧性、薄而轻。幸好,斗争年代百物紧缺,独宣传工具不缺——过期报纸或大字报俯拾皆是,裁剪一下,便可作糊风禽材料。秋风起,晒谷场上空,满天纸糊禽兽,若用望远镜一看,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