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这么定义平衡──所谓平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
著名作家老舍在小说《二马》中有一段写道:“保罗往后退了几步,一咬牙,又上来了,在他双手还替身体用力平衡的时候,马威稳当当的又给了他一拳。”
“平衡”一词,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并不是一个现代词,古代也早有使用。
明·马愈在著作《马氏日抄·水火称毒》中写道:“称则以人、石平衡,视其轻重,虚则人低石举,实则石重人轻。”这里的平衡指代重量的均衡。
随着时代的发展,平衡的外延和内涵发生变化,而且在不同的领域,平衡有不同的涵义。一般而言,平衡是指矛盾双方在力量上相抵而保持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矛盾双方的力量此消彼长,绝对静止的状态不可能存在,即世界上没有绝对平衡的事物,平衡总是相对的。
但是,不存在绝对平衡并不等于人们追求平衡并努力保持平衡的做法是错误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平衡、平等、和谐、统一是相一致的,都是人类追求的一般价值目标。
需要强调的是,在平衡中,动态平衡很重要。古语云:“流水不腐。”意思是,流动的水有活力,不容易变成一潭死水。这其实就是动态平衡的本质。美国生物学家彼得逊教授经过三十二年的科学考察,亲眼见证了动态平衡的力量。
苏必利尔湖中的洛耶岛以驼鹿闻名于世。然而,驼鹿的大量繁殖极大地破坏了岛上的花草灌木,仅仅十年时间,洛耶耳岛的绿野就变成了枯地,但是,驼鹿的数量却由1500只左右猛增到3000多只。
很显然,要是人们继续放任驼鹿繁殖,洛耶岛将变成一座荒岛。
为了拯救洛耶尔岛上的植被,生物学家们决定进行一次大胆的实验——用四只幼狼来改变这种恶况。
出人意料的是,随着四只幼狼的加入,驼鹿的数量开始下降。当洛耶耳岛上的四只幼狼繁殖到65只时,驼鹿数量已经下降到650只,于是,生态逐渐平衡,洛耶耳岛又被绿色笼罩。
然而,有人开始提出疑问,狼群会不会迅速繁殖,最终吃光鹿群,重新打破平衡?
事实上,狼群吃掉的驼鹿,是鹿群中的老弱病残,没有被吃掉的,是强健的驼鹿。狼群的攻击,保护了绿色植被,加快了鹿群的优胜劣汰,同时也逼迫鹿群提高了生存能力。反过来,虽然狼群的数量增加了16倍,驼鹿数量只有从前的两倍,但鹿群的生存能力变强,狼群的攻击力相对变弱,双方相互牵制、势均力敌。如此,洛耶耳岛恢复了生态平衡,岛上绿意盎然。
这个故事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动态平衡能够打破僵局,促进事物朝美好的一面发展,并获得良好的效果。
动态平衡确实能够科学地解决矛盾。可是事实上我们认为,生活中有很多人是静态考虑问题的,根本不理解动态平衡的意义和作用。比如,在规划事业的时候,有些领导者往往想得很美好,可是执行起来之后,却发现事与愿违,对此,他们往往会责备下属,甚至将责任推到下属身上,其实并不是这样。领导者一开始规划事业的时候,过于理想化,这个初衷当然是好的,但问题是,过于理想化的规划往往是静态思维的重要表现,殊不知,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静态的平衡思想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必然会失败。
我们常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是真理,但往往被人认为是废话,包括大多数领导者,他们没有认识到动态平衡的重要性,只是静态地看待事物,如何不出问题?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地上的陀螺不会无缘无故地动起来,只有用鞭子抽,它才会旋转,才会拥有运动的生命,才会有平衡的状态,这就是动态平衡;一辆自行车,我们若不骑它,它自然不会往前走,但只要我们骑上去、用脚蹬它,它才会保持运动的生命,它才会获得平衡的状态,这也是动态平衡。
我们不抽陀螺、不骑自行车,它们就是“死”的,虽然它们自身是平衡的,但没有动态的“生命”特征。而“死”的状态下的平衡是对资源是一种浪费和消耗,不能创造价值。
其实,陀螺如此,自行车如此,企业亦如此。企业的各种资源只有在运动的状态下才能实现动态平衡,创造价值。
因此,在管理企业的时候,领导者应该以动态平衡的思想看待问题,不能一成不变,而应该灵活应变,如此才能充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并将其转换成利润。
事实上,在运营企业的过程中,领导者驱使别人的时候也在被驱使,应对变化的同时也被变化应对,但也正是在这种动态的过程中,价值才终能实现。所以,领导者应该做好两件事:一是把自己能驱使的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二是把外部静态资源逐化为动态资源。
流水不停歇,从小溪流到小河,从小河流到湖泊,从湖泊流到大江,从大江流到海洋,遇到险山拦阻,流水便绕着走;遇到地势的起伏,流水九曲迂回,但无论怎样,流水没有停滞不前,而是一往直前,终归大海的怀抱。
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像流水一般,有坚定的信念,并能灵活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有预见性,能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规划、修正自己的行为,惟有如此,领导者才能引领企业,达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