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行业面临着极大的危机:继美国政府对中国的光伏企业“关门”之后,欧盟委员会在2012年9月6日发布公告,正式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是迄今对我国最大规模的贸易诉讼,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一旦欧盟认定反倾销行为(专家认为可能性较大),中国光伏企业将遭受比美国对华光伏“双反”更严重的打击,中国光伏行业将进入一个极端的困难期。
中国光伏业面临着市场环境的四大挑战
目前,中国光伏业面临着市场的极大挑战,好比环境骤变,光伏业的“恐龙们”难以生存:
1. 欧盟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产品市场,每年能消费世界太阳能产能的90%。我国的光伏产品大部分依赖出口,每年产能的80%以上都销往欧美市场。在欧美都关门之后,光伏业公司马上要面临着“断粮断奶”的困境。
2. 即使欧盟没有能够实现对中国光伏公司进行关门,由于各国光伏企业在欧洲打起了一场惨烈的价格大战,很多公司,尤其是德国公司们全方位创新,缩小与中国企业的价格差距,使得中国光伏公司产品的价格优势逐渐丧失。
3. 在国际市场没有出路的情况下,国内市场仍然存在成本障碍。因为太阳能发电技术落后,、央视资料显示,目前太阳能发电每度电价是1.5元,而传统火电价格一般在0.5元,两者相差3倍。虽然国家力推太阳能项目,对一些项目进行补贴,但这样的项目目前还停留在“形象工程”层面,离真正的市场有很大的距离。国家的补贴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光伏行业的危机。
4. 中国光伏业一拥而上,导致行业过多的公司存在。目前的光伏产业生产量大大多于市场的需求,很多的“恐龙“马上面临着被饿死的威胁。
光伏公司的战略突围出路
那么,中国光伏企业应该如何突围?
在这种围困下,光伏公司的领导者必须头脑清醒,对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找出自己的战略途径,不仅使企业能够生存,还要能够进退有余,长久发展。在战略上,我们做如下的分享:
途径一: 国际化发展
在欧美国家进行建基立业,打到“敌人“的后方去。这样,就避免了”双反“的围困。基于我们的经验,我们具体有如下建议:
1.
这条路线的主要优点是有自我控制的权利,使企业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设计去发展。但这种方法也有周期长、发展慢、跨文化困难、市场开拓慢、品牌推广难等缺点。
2. 国际并购(M&A): 这是一个为越来越多的公司所采取的战略途径,它通过合并或购买对自己有利的公司使自我得到快速的发展。中国的联想就是通过并购IBM 个人电脑事业部,使自己通过蛇吞象的路径,一步提升到全球第三的地位。通过这次并购,联想获得了IBM ThinkPad 的使用权,获得了IBM强大的、遍布全球的技术力量,也可以通过中国廉价的生产能力而提高了产品的利润空间。最近,中国的三一重工也通过这种并购的方法得到了德国的二家公司,使三一重工成为世界级的品牌。
3. 合资(JV):这是中国企业非常熟悉的一种方式。二家或多家互补的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一家新的合资公司,互补共赢,共同发展。在中国的许多外国企业都是先通过这种方法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政府不允许直接的外国独资公司),但在WTO后,大批的外国公司购买中方的股份,成立了独资的外国企业。
4. 战略合作:通过双方的贸易或技术上的合作,使双方开始共赢。并在逐渐磨合的过程中,双方达到共识和信心,最后可以走向并购。如中国公司可以投资给有研发能力的外国技术公司而得到最新的技术,或通过与外国公司的品牌公司合作得到国外的市场(如OEM方式)。
途径二: 技术性突破
中国的光伏公司大都存在技术难关:费用高而使之不够经济,市场接受度相对差。根据最新的权威机构Pike Research研究指出,建筑光伏材料(BIPV)可能是解决光伏市场难关的一个有效途径。
Pike Research 研究指出,今后的五年内,4.6GW的建筑光伏应用将使BIPV光伏建筑材料成为最快增长的光伏材料。目前,BIPV在欧洲具有世界最大的市场,其他国家也在迅速跟上来。美国政府能源部增加的四亿多美金的资助便是一个有效的证明。
正是这些原因,在西欧,有许多著名的公司投资在BIPV材料上。在德国政府的支持下,行业领先者(博世,巴斯夫, RWE)和欧洲风险资本投资者进行投资的Heliatek公司掌握世界领先的、第三代BIPV光伏技术,是一个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他们的技术使成本降低、突破了传统应用范围,创造了BIPV建筑材料巨大的市场空间。
在中国市场和资本的吸引下,这些公司也非常愿意与中国伙伴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Heliatek CEO 表明:“中国是我们最关注的市场,我们会非常愿意与中国伙伴共同合作、共同成长。我们期待着与具有远见和实力的中国的伙伴共同合作,谋求在全球市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