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为先”是选用人才的第一个标准,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才,往往缺乏奉献精神,很难“将做好本职工作作为对自己的第一要求”,严重时会将个人的不良倾向波及和影响到整个团队,从而给团队带来较大的管理难度和管理风险。我们知道,能力越强的员工,如果职业道德不佳,他对团队的危害性也就越大。另外,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岗位技能可以培养,但人的品质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善。因此,在选用人才时,我们需要首先把好应聘者的“职业道德”关。
“务实”是选用人才的第二个标准。现在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好工作越来越难找,虽然多少打击了这些天之骄子们的“嚣张”气焰,但自认为怀才不遇、眼高手低、好高鹜远者还大有人在。这样的人才,往往“头重脚轻根底浅”,他们表现出浮躁、不务实,投机取巧,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很难对团队有较大贡献。其实任何成功都是从点滴开始积累的,务实型人才“深谙此道”,他们往往乐于从基础工作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这样的人才方能成为团队的“栋梁”。
“良好的团队精神”是选用人才的第三个标准。现代企业几乎不存在“个人英雄主义”逞能的土壤。成功离不开团队全体成员竭诚地协同努力;一个缺乏团队精神的人,表现为自私、利己,很难与别人合作,也很难认可别人的贡献。这样的人才,将会与团队格格不入,无法融入团队,即使有“一技之长”,也很难有机会施展,最终无法为团队创造出应有的绩效。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的过分溺爱导致了“自私倾向”的滋生,招聘时需要特别关注这一点。
“较扎实的基础知识”是选用人才的第四个标准。较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能否进行有效培养继而使其成为“能人”的前提条件。如果应聘者的基础知识很差,则会大大增加人才培养的难度和风险(因为基础知识是一个人通过多年的学习和积累“固化”在自己头脑中的,很难通过短时间的培养产生效果,甚至根本就做不到)。在这些基础知识中,专业知识固然十分重要,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语文知识和数学知识。因为一个人具备了良好的语文基础知识,则理解和表达能力通常不错,这会有利于与人的沟通(要知道,现代社会,人与人的沟通是相当重要的);具备了良好的数学基础知识,则逻辑思维能力会比较强,处理事务时一般会比较严谨和细致;另外,良好的语文和数学知识对以后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也非常有利。
“认同企业文化”是选用人才的第五个标准。认同企业文化与被聘后人才的稳定程度有关。人才不稳定,不但不利于团队工作的开展,而且会增加人才招聘成本,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较好的发展潜力”是选用人才的第六个标准。较好的发展潜力是一个人能否快速成长的先决条件。企业所需要的应该是这种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人才,因为这样的人才企业所付出的成本可能不会很高,但创造的价值却会在不断增长。”
注:本文摘录自笔者的新著《从技术走向管理——李元芳履职记》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