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力资源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提升》课程大纲
【课程背景】
在企业的所有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战略性资源。管理的本质就是管好人,凡是有组织、有人的地方就会存在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绝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作为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其部门内部的日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其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践证明,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是优秀职业经理人必备的素质,是衡量一名职业经理人综合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人力资源管理从来没有向今天这样,得到企业、社会、个人的广泛而高度的重视。据人力资源专家调查:如果中高层管理者能够懂得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综合效益将会提高40%。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拥有一批懂得人力资源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个人的职业生涯要想取得长足、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本课程在参考、总结黄老师在企业的实际高管经营的基础上,并结合多年的企业咨询、培训经验,融合了课堂讲授、现场演练、互动游戏、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视频播放、小组讨论、现场答疑等多种手法,帮助参训人员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管理能力。
【课程收益】
通过本课程将获得:
本课程旨在帮助各级管理者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了解日常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块、理念、原理、方法,建立起“非人力资源经理才是真正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思维,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发挥好各级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作用。
【课程对象】
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监等企业业高管以及部门经理等部门负责人
【课程时间与要求】
标准课时两天,共12课时,可根据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调整,必要时结合企业实际管理和案例最佳。
【课程大纲】
引言:如何看待人力资源管理?
部门经理和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什么?
第一单元 人力资源管理角色与定义
1. 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2. 新环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角色与责任
3. 部门经理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角色与责任
4.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职责分担
5. 人力资源管理的素质模型
【互动研讨】
第二单元 管理干部人力资源管理内涵
1. “选人”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2. “用人”与部门绩效的关系
3. “育人”与部门职责的关系
4. “留人”与员工职业发展的关系
【互动研讨】
第三单元 人力资源管理技能之——识人技术
1. 优秀员工的能力素质模型:技能-素质-动机
2. 胜任力模型与高绩效产出的关系
3. 优秀员工的专业素质:管理、销售、技术;
4. 能力素质的识别
5. 识人技术在招聘中的应用训练
6. 识人技术在员工培养中的应用训练
【互动案例】
第四单元 识人技术应用——识别新人,引进人才
1. 招聘苦恼与面试常见的误区
2. 直线经理和人力资源部的招聘分工
3. 研讨:了解应聘者价值观
4. 读懂人心,吸引人才:我懂你
5. 模拟演练:谁是最优秀的面试官?
【互动研讨】吸引人才一定要靠薪水吗?
第五单元 人力资源管理技能之——用人技术
1. 部门职能分配的技术
2. 岗位职责匹配的技术
3. 如何制定任职资格标准
4. 目标管理
5. 绩效辅导
6. 绩效评估
7. 有效授权
【互动案例】
第六单元 用人技术应用——合理分工,绩效考核
1. 绩效管理到底管什么
1) 团队定位与关键绩效指标
2) 过程与结果管理
3) 直线经理和人力资源部的绩效管理分工
4) 管理的茶壶效应
2. 绩效反馈
1) 三类绩效反馈的技巧
2) 绩效反馈的原则
3) 绩效面谈
【互动案例】
第七单元 人力资源管理技能之——育人技术
1. 直线经理的培训职能;
2. 直线经理的教练辅导职能;
3. 如何辅导员工的态度;
4. 如何辅导员工的情绪;
5. 如何辅导员工的行为;
【互动案例】
第八单元 育人技术应用——细心认真,辅导到位
1. 四种情形下的员工在工作辅导上有何不同
2. 三种辅助类型应用
3. 部属辅导技巧
1) 辅导式
2) 教练式辅导
4. 其他辅导方法
【互动案例】
第九单元 人力资源管理技能之——留人技术
1. 部门人员盘点与替换规划
2. 激励的3P模型:岗位、能力、业绩
3. 中层激励下属的方式:表扬、批评、非物质激励
4. 员工离职访谈
【互动案例】
第十单元 留人技术应用——激励到位,留人留心
1. 为什么要激励
1) 激发下属工作动力的关键
2) 找到下属工作动力“源”
【互动研讨】
2. 经理能够使用的激励方法
1) 讨论:你的激励方法是什么?
2) 经理能够使用的激励方法
3) 值得借鉴的做法
3. 激发下属工作动力的四项建议
1) 明确要求和标准
2) 培养工作成就感
3) 关注个人情况
4) 促进个人进步
4. 激励的策略
1) 适时激励
2) 适度激励
3) 激励要公平
【互动练习】
第十一单元 卓越管理干部人力资源管理技能提升修炼
1. 人才规划与人才培养
2. 部门规范与评估指标
3. 赢得员工的信任
4. 对员工的未来负责。
现场互动:答疑。
以上内容,均可针对企业的具体需求进行调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