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礼,范志礼讲师,范志礼联系方式,范志礼培训师-【讲师网】
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50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范志礼:中华国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 管 理 功 夫
2016-07-31 3585

中华国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

管 理 功 夫

主讲人:范志礼

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权威巨制《中华传统文化名家大典》主编、高级培训师、中国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家

2015年11月28日,我应邀赴山西潞安集团为500名处级干部讲课。课程古文引用较多,信息含量较大,难度较高。为帮助学员进一步理解内容要义,同时也为广大管理者、国学爱好者了解中华国学的内涵,特将部分课程要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读者只要了解或者掌握其中一两个要点,就不枉一读。

本次讲课共鼓掌5次,除在临课休时有二、三十人离座外,全场秩序井然。课前放《精忠报国》一曲,意在引导学员发扬精忠报国的精神,搞好企业管理;课中在讲孝道管理时放《跪羊曲》,意在激发学员孝敬双亲之心,做好管理工作。当时,全场肃然,身心震撼,大概都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一两个离座学员也赶回座位正襟危坐,悉心聆听。这正是课堂想要达到的效果。

导语 为贯彻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企业管理走向新台阶,山西潞安集团决定举办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习总书记“三严三实”指示精神的主题讲座,这在全国步入夺取两个100年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制定十三个五年计划,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反腐倡廉、法治兴国,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中国梦的昌盛形势下,是十分必要的,非常及时的。据简单了解,潞安集团是全国500强企业,从2001年到2015年总产值从100多亿增长到1000多亿,取得了多项科技成就和多项荣誉称号,广大干部职工、员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是值得肯定的。尤其在座的同志们,身居领导岗位,能够以身作则,独当一面,更是有功于企业,有功于人民,有功于国家,有功于时代和子孙万代。在此,我再次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敬意!

今天,在潞安也就是长治(上党)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革命光荣传统的地方,我受集团邀请,和大家一起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管理功夫这一课题,感到十分荣幸,十分欣慰,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荣幸和欣慰的是,与全国五百强中几百名领导干部共同探讨这样一个课题,对我们从事理论工作的同志是一种激励和鞭策,也是一种认同和支持;从责任角度说来,我们这一探讨,它要承担理论引导行为的重担,以正确的理论引领社会和企业管理航向,杜绝谬种流传,兴业强企,使企业能够积蓄足够强大的能量担负起新时代中华复兴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从意义重大这一角度来说,这一活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一种反映,是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大潮中涌动的一束浪花,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的脉动。

同志们,“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们这一活动,其鲜明的特色就是坚定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坚定我们选择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增强民族精神自信、企业文化自信、个人做人自信。概括地说,就是坚持道德信念、科学精神,为我们在当今人类社会大变革的前夜,尤其是在中华民族当前的大变革中,在实现法治社会的管理中,也即化蛹成蝶的途路上,准备充足的资粮;为我们在将来的管理上取得更大的成功输血补钙,励志壮气。

下面,我就设定的主题步骤为大家进行这次能够记忆终生的讲课。讲得有争议地地方,一时不理解的地方等最后安排专门时间当面交流问答;不好的地方请提出宝贵意见。

讲课要目

整个讲课分为三个部分: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国学

(一)中华国学研究的方向

(二)国学以及中华国学的定义

(三)确立“中华国学金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精神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体精神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未来指向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管理功夫

“管理”是什么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制度管理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管理

结束语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国学

(一)中华国学的研究方向

我研究的中华国学的目的最初就是为了全面解读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思路更加明确,那就是全面解读中华优秀文化,鼎力挖掘人类思维宝藏,正确继承祖先生存智慧,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为建设人类和平、建设和谐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和中国梦的真正实现准备理论资粮。

《中华国学金论》,“金”代表珍贵之意。在遵守如上研究宗旨的前提下,书中反映了我曾思考过的粒子宇宙观点、物质进化观点、新心物一体观点、文化传承观点和人才玉成观。

(二)“国学”以及“中华国学”的定义

近百年来,围绕如何定义国学、产生了四个观点,既:一、“大国学”说;二、经史子集说;三、中国学问说;四、生存国学说。中华国学是基于传统“国学”概念并有所创新的新概念。

中华文化(中华国学),既应包括古代,也应包括近代、现代、当代。这些文化,都是“中华国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华国学”定义如下:

“中华国学”是以中华民族所有学问为研究对象的、以中华哲学为核心研究内容的、旨在提升民族自信力、创造力、融合力的综合学问,是以探讨民族生命力、人才玉成、启智开慧为重要内容的富国强民、与时俱进的思维科学、人文科学。是传统国学和近、现代国学(包括当代)国学的总称。它的组成部分包括:中华上古文化精神、儒释道哲学精髓及诸子要义、当代社会主义核心文化(包括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百科和艺术要览。

中华国学同时也是思维的哲学,归根结蒂是一国之人普遍学习并在生活中遵守的、引导一国之人前进向上的核心学问。是一个国家思维哲学体系的总称。它既包括传统国学,又包括近、现代(当代)国学。传统国学是现代国学赖以产生的基础和土壤,现代(当代)国学是传统国学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传统国学思维以否定之否定方式,自己为自己开辟道路,并在开辟中汲取外来先进文化的营养,从而实现自己的嬗变,成长为现代(当代)国学。现代(当代)国学以开放的思维整合古今中华学问的精髓,在前进中汲取中外一切先进文化营养并在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反观传统以汲取更多的营养,来实现自身的完善和兴盛,进而形成强大的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完成历史的飞跃。

(中华国学定义的提出是2010年,观点发表在光明日报。当时,传统文化与核心文化的有机联系在学界上尚不明朗。2014年初,总书记发表讲话,强调了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文化建设的基础,简明扼要地阐明了二者关系,这为中华国学的研究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这是中华文化界最受鼓舞的大事件之一。)

(三)确立“中华国学”定义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历史意义

“中华国学”研究的是中华民族普遍学习并在生活中运用的引导整个民族前进向上的核心学问。

“中华国学”新定义一经提出,就使之前的国学研究焕然一新,因为它可以实现古代传统国学与“五四运动”,与社会主义核心文化的统一。

这就冲破了历史的牢笼,结束了之前国学定义莫衷一是的混乱局面。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文化保证。

现实意义

我们现在的关键,是怎样整合中国古今的和谐文化成就,并将更多的、更有力度的和谐人类的文化带给世界。和谐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的全部目的就是实现世界和平,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类和谐。

从国家层面我们已经解决了身份认同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有不少人包括一些知识分子、企业家确实出现了心理迷失。这种迷惘为我们提出了当前思想文化方面的任务,也就是说,我们要从企业、从全民、从每个社会个体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这就是我们落实和谐世界、和谐社会理念,实现中国梦要做的必要的文化准备,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这是确立“中华国学金论”的现实意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精神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体精神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体精神。

它上载宇宙大道,中载乾坤厚道,下载人事达道,是一个寓含智慧巨能量的宇宙原点。

道究竟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它实际就是宇宙物质的本身、本体、本相、本原。属于国学哲学的本原问题。这种宇宙物质按现代科学来讲,就是宇宙粒子。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未来指向

人道善,君子以孝诚立身。向道、向善、向德,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未来指向,也是人类素质发展的方向;是共产主义社会、大同世界人类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管理功夫,还特别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立上。所以,讲传统文化的管理功夫,就必须搞透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三个倡导:

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大同世界、小康社会,礼之用和为贵、礼仪之邦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孔子讲平等,庄子尚自由。平等并不是取消等级;法家讲法治,以管仲为代表;

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儒学诚信仁慈、墨子兼爱非攻(汉武帝、刘琨、岳飞、杨家将)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管理功夫  

(一)什么是管理?

宇宙乾坤大道、人生达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体精神、未来指向,以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都寓含着管理方面的意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管理功夫。

管理的基本释义:

负责某项工作使顺利进行:管理财务;管理国家大事。 管,从竹从官。竹,表竹制的六孔乐器;官,有器官义,表器官的各种功能。引伸到管理上,就是负责,经理。

 

     1910年,美国机械工程协会正式通过决议使用“科学管理”一词。工程师太罗便被奉为科学管理的鼻祖。

    现在,我们国家也很重视现代管理的研究和借鉴。就不一一细说。比如精细化管理、责酬挂钩、人性化管理等。那么,现代化管理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管理功夫是怎样的关系呢?从区别来看,现代管理注重制度建设,古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注重人的品质管理。古代管理与现代管理是有联系的,古代管理既有道德管理,也有制度管理;现代管理既有制度管理,也有道德管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制度管理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制度管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管理制度从当时角度来说也是十分精细的。重点表现在古代官职设置、礼仪礼节、赋税法律和军事管理上。了解这些情况,对于改善企业管理也有一定补益。

(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管理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管理,体现了它的不同于任何文化的独特的管理功夫,大致包括天道管理、孝道管理、王道管理,三种角度大意相同,都是为了提升做人的素质,使各类人等成为自觉的道德行为主体。这种素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具体内容可分为为政修德,德法兼备、修齐治平、仁义礼智、伦理秩序、中庸诚信、和谐孝敬、以民为本等几个方面,甚至更多方面。下面分别及进行简要阐述。


1、天道管理(略)

2、孝道管理

秉承宇宙天道之道,我们说,人道善,君子以孝诚立身。孝道管理,也是孝诚管理(人道管理)。孝与诚相通。孝诚是人道的最高理念,一是对父母老人孝敬孝顺,一是对事情敢于担当,认真对待,努力做好。这两者都有诚的意思。诚是道的化身,是宇宙天地或者说自然界的最高理念,处在人极之位。

孝道被孔子称为至德要道,它是德的根本,是教育的源头和主要内容。孝道是人生根本大道和至上达道,是使民用和睦,上下无怨的至德要道,是社会管理、家庭管理,现在来说也是企业管理的法宝。

所以,历代有作为的君王都十分推崇孝道,现代有些企业用人,也考察员工是否是个孝子,公务员条例、公民道德准则都把孝道放在了重要位置。这是十分必要的管理准则和管理功夫。


3、王道管理

王道是兼孝道仁道管理于一身的治国之道,是中华民族特色鲜明的管理之道。王:贯通天、地、人者,王也。

王,是指因为自身修养和智慧以及能力非常之高进而被天下所有人推举为最高管理者的人,称之为王。三横一竖即表示天地人的贯通。能够让人和天地自然和谐的人即称之为王。

王道既仁道

仁道(爱人)是孔孟学问的主要内容。包括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勇廉耻恕,是通过对人性的提高,实现对人的管理的可行途径。

在治国的方略上,孔子强调正名,主张“为政以德”。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仁道强调:

保民而王、真做善事、以身作则(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得道多助(《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君子之道(素位而行、居位有威、大丈夫人格(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结束语

如上讲了不少,由于范围很广,所以内容零散一些,但万变不离其宗,都从不同侧面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而科学的管理功夫。这种功夫是提升人的整体素质和生命力的核动力。有这种素质的人古代叫圣人 ,现代是榜样、是清楚人,是知天命的人、幸福的人;靠这样的人来进行生产销售、执纪执法才会有好的业绩,才会维护企业形象,才会使企业兴旺发达。所以,许多企业的老总都特别重视培养管理者的这种素质,许多人也希望能够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希望大家对此认真思考、消化,让这种优良的营养来滋养我们的下属、员工、家庭、企业,进而使我们成为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的人,成为幸福、自由、友善的现代人,让家庭和孩子因为我们而自豪,让广大员工下属为我们的一流管理而骄傲,让党和国家以及各级领导放心再放心。好,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青岛站 qd.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