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法是通过管理者对公司典型事件的评判、决断与处理,来彰显本公司做事方式与价值主张的一种做文化的方法,是一种以“一点”秀“观点”的文化建设方式。因为公司案例、事件的发生是偶然性的,所以要求管理者要有点的洞察力,善用公司偶尔发生的事件,体现公司的价值主张。平时没什么事,大家也猜不出来你于底在想什么或是你想要什么?呵呵,不是吗?
(文化课程现场角色扮演〈仓库里的烟头〉)
接下来我先给大家一个案例的背景,您先以当事人的身份,思考一下,如果贵公司遇到类似事情,您的第一应会如何处理?
案例背景如下:
地点:某化工企业的仓库;并常有客户来仓库提货;
职责:公司仓库负责人对仓库卫生负责;公司安全部门对仓库安全负责;
背景:化工企业特点是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全厂范围禁烟。你是总裁,刚好路过仓库时,但却在仓库发现了一个尚有余温的烟头,你会怎么办?
问题来了,你面对这样的场景你会如何做?你的具体做法就体现你了的想法,也体现了你的评判原则、处理类似事件的逻辑。比如类似事情在企业当可能会有以下的处理方式:
l 把烟头乘别人不注意踢到一边去,或是自己拾起丢掉。这种企业家总是心太软,对下属非常仁慈和包容,但是,你不但毁灭了证据,事您也没有做完。
l 看到仓库有人在,把仓库主管PK一顿,并最终可能给出处罚。这说明您做事还真的很“恨活”,就是很急,希望快速搞清真相,并快速也断此事。
l 把仓库、安全责任人叫来问责。但两个部门都不承认是自己的问题,仓库、安全都说我刚检查完,最后PK了半天没办法,两个部门都处罚,各打50大板!结果是:两个部分回去都不服气,各打50等于没打,同时下次还可能会有类似情部发生。
显然这些做法都有不妥之处,那如何处理才会更合适呢?接下来我给大家提供一个相对恰当的处理方式:
三类人到现场,发现人,相关负责人,与此事相关联的人。到现场后大家的感观是最直接的,最有冲击力的,而且所有人了解的是事实,掌握的都是第一手资料。
到现场后,把第一手的资料进行收集、取证。企业文化要做到黑白分明,奖罚清晰,但无论是奖与罚,事实与数据是第一要件。条件允许可招开现场会,到场的目的,是给大家摆事实。如果你拾起来了,证据都没了,没有了视觉的第一感受,大家对些视的重视程度都会打折扣。
这一步是最关键的一步,没有这一步,就不会有效果。要让所有与此事有关系的人员,都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心灵上给予震撼,让安全的警钟长鸣,以此为戒。上面的二种处理方式,你只是PK了你的仓库主管,就算真的是他的问题,也只是你和仓库主管两个人在,最后最多只是你们二个人的痛,而我们要做的是:要把一个人的痛批量为集体记忆!
比如,可以找出更多其它企业、公司类似案例给企业带来的财产甚至是生命损失的图片、视频,最好让大家看完了三天吃不下去饭,因为一个人的小失误,给企业、给家人带来了难以补的家人精神上,企业物质上的损失,让其内心爆发革命并引以为戒。
【Michael有话】做文化要把一个人的痛苦变成集体的记忆!文化有时是把“小事做大”,有的时候这件事没有那么严重,但这件是已成为公司的严重隐患,那我可能反而要把小事做大,适当放大事件的影响范围,以引起全员的重视;而反过来,这个人可能做的事也不一定真的好到什么程度,但这个动作却是我们需要的,那哪怕是只突出那么一点点,我也大力表扬,这就是文化的小事做大,抓典型。
大家对此事有了足够的重视,心灵上有了震撼,这不是我们要的最后结果,我们要解决问题,所以下一步拿出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你要让当事人给你拿,也可以大家专题讨论如何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而不是你来拿;方案定好后,让相关部门做出承诺,如果再发生类似事情怎么办?
公司有规章制度,一定要按制度办;如果相关细节没有完善的,这也正是一个完善制度的好机会:出现问题原因有很多种,但公司规章、制度的漏洞,往往这个时候容易被我们察觉得到,所以通过这些事件,我们要做的是把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修改完善我们可能在规章制度上的漏洞。但是,在新制度没有出台前,老制度还是有效的!
1. 装没看见就是纵容,忌各打50大板,黑白模糊不清。
对事件的态度代表你的评判逻辑,作为管理者,所有人都无时无刻的关注着你的言行,你假装没看见,员工可看得清清楚楚;你各打50大板,两家却都喊冤;而当管理者当老好人,自己没有直面问题的结果是,全体员工失去了方向。这点对公司文化的塑造非常重要,一定要黑白分明。
2. 要拿到事实与数据。
3. 强调事件对公司的危害,引发员工思考与共鸣。
4. 对事不对人,你本来要解决的也不是人的问题。
5. 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是公司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