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易经》中的蒙卦主要讲如何进行启蒙教育问题的,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从做好教育工作的实际出发,尽可能读读《易经》中的蒙卦,或许从中会受到启发、受到感悟,甚或有所收获。
第四卦 蒙
卦辞: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象辞: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蒙”,原义是被、覆。蒙卦有两层含义。一是蒙昧,蒙昧的人就要接受教育;二是启蒙,启蒙就是教育人。蒙至所以亨,是因为蒙昧者接受教育,得到启蒙,所以亨通。“匪”,通非。“我”,指发蒙者。“童蒙”,指弟子。其关系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渎”,乱,亵渎。教育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弟子求师如占筮一样,“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比喻教育的神圣和严肃。
《蒙》卦象征启蒙。教育也是一种教化,人类只有接受教育才会亨通,才会走向文明。教育者在实施教育中,不是我求学童来学习,而是学童向老师求教。这里突出了一个“求”字,或者说,这个“求”字非常重要。“求”,是学生要至诚地向老师求教。初次求问决疑则教之,再三再四的胡乱发问就不予回答,因为求教者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现在实行义务教育,老师有责任把未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动员到学校来接受教育,但学生上学的根本原则是要向老师求教这一点决不能改变。家长要尊重老师这一点也不能改变。家长决不可把学生在学校出现的问题都怪罪于老师,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有比老师更大的责任。
“利贞”,是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应当持守贞正,即求学者要有一颗至诚之心;教育者施行教育也不能旁门左道,用邪教去教育人,或学识浅薄,误人子弟,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全心全意。
蒙卦揭示的哲学思想,也就是教育的原则,首重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教育应当严厉,但也应当适度,过严则引起反抗,适得其反;教育应当包容,做到有教无类;教育应当坚定信念,不可见异思迁;教育必须切合实际,不可好高骛远;教育还应当内柔外刚,对内应当兼容并蓄,对外来的邪恶,则应断然排斥。启发民智,是完成治国平天下的重要任务。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辞: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古代说与脱通用。发蒙,是指教育者。刑人,就是对人的一种处罚方式。“用刑人”,即制定适当的法规使群众有所戒惧,不敢放肆妄为,然后逐渐教育他们,改造他们。旧社会私塾教育用的戒尺也是一种刑罚工具。“桎梏”,就是一种刑具。发蒙者对教之不从者,不得不采取刑罚,但一经悔悟便脱刑具,可见发蒙者的苦心。如果不采取“用刑人”的作法,一开始就失去对他们的束缚,使其无所戒惧,脱离轨道,那结果就要吝了,一味迁就姑息就有可能带来灾难。对于坏人或者对于严重背叛的人或组织,也不能任其发展下去,否则,结果将难以收拾。对屡教不改的坏人该正法的就要正法。“刑”,又可以解释为“型”,即典型。通过树立典型的方法去教育人,引导人,是与卦辞体现的启发式教育相吻合的。“以往吝”有两层意思,一是开始不用这种方法,听之任之,以后的教育就难以实行了。二是用这种方式也不要太过,也不要老用这种方式。
象辞说,利用这些处罚犯人的方法来规范教育,以纠正受教育者的过失,是有利的;但这是指启蒙的最初阶段。启蒙就是让被教育者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以便用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约束受教育者。启蒙的另一个方法是制订和端正法则,使受教育者有规可循,这就是纪律,制订纪律比处罚更重要。纪律就是约束,失去约束的教育,就不成其为教育。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象辞:子克家,刚柔接也。
“包”,包容。“包蒙”,将全社会的人都包容在自己的治蒙范围内,也就是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或者说孔子这种教育思想是受到《周易》思想的启发。无论是谁,只要他愿意接受教育,你都要教育他,要一视同仁,不能分类,包就是宽容性。“纳妇”,这里并不是真正要娶一名女子做妻子的意思,实际上是指教育者所接纳的受教育对象必须广泛,应当包括妇女在内,只要她愿意接受教育,你就要接纳她。为什么要用妇女做代表呢?因为古代对妇女是非常歧视的。“克”,克勤克俭,治理。“子克家”,儿子为父亲克治家务,顺利的完成治蒙之事而获吉。互卦为震,为长子,有主器成家之象。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辞: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取与娶通用。“勿用取女”,是说这种女人不能取。因为六三阴爻居阳位,少女不去和上九少男相求,却依恋身边的九二,因此不能和这样的女人结婚。“金夫”(指九二)是一个有钱的男人,美貌的小白脸或有妇之夫。女人既然为有钱的男人动了心,以至于躬身折腰,甚至不能自保其身,不贞洁。“不有躬”,实际上是不由躬,即见了这样的男子不由的躬身折腰。因此男人不能娶此多欲之女,多情之妇。娶之,则无所利。行不顺也可以当作行不慎来讲。既然这样的女人行不慎,切不可去娶她。
六四:困蒙,吝。
象辞: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六四爻在此卦中最不好。人处困蒙之境,失道寡助,孤陋寡闻。“吝”,是说这样的人是可鄙的。“远实”,远远的脱离现实,以致孤立无援。
爻辞是说,无论是教育工作,或是其它方面,都不可脱离现实,好高鹜远。象辞说,六四所以会蒙昧困顿,是由于脱离现实,以致孤立无援。
六五:童蒙,吉。
象辞: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古代“童”的原意不是指儿童,最初是指奴隶为“童”,因为奴隶被看做无知的下人。后来童也演变为泛指无知的人。小孩子为什么叫“儿童”,因为小孩子的智力还没有开发出来,是无知的。所以,这里的“童蒙”,指刚开始正式接受教育的人。六五虽然幼稚蒙昧,但虚心,能够接受教育,因而吉祥。童蒙所以吉祥,是由于顺应“巽”,巽是谦虚的意思,也兼指六五动上卦变成巽卦,巽就是顺的意思。处六五之时,如果心态保持的像天真的孩子一样,谦虚而热情好学,积极向上,这是吉利的。
这爻强调的就是,无论是教育者或者是受教育者,都应当采取谦虚、纯洁、正直的态度,只有虚心,才能取得进步,也才有事业上的成功。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象辞: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击”,治。“为寇”,比喻暴烈过甚的方式。“御寇”,比喻适当的严厉。“寇”,也指不好的习气。上九治蒙的手段一定要严要猛,所以叫击蒙。击蒙最要紧的是掌握击的分寸,界限。击蒙不可太过,目的要正确,方法要适当,理由要充分。若相反,击之过激过猛则发蒙者本身就成为寇了,就会使被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破罐破摔,自暴自弃,结果不但没有把他教育好,却把他逼反了,把他逼到寇的道路上去了。没有采取过激的手段,却解决了下面昏蒙至极的问题,上下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顺当的,这就是“御寇”。
象辞说,以刚强的态度,防止外来的邪恶,对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有利,但手段和方式方法不能过。教育者的教育方法得当,被教育者也就容易服从,自觉地接受教育。工作中批评人也是如此,对于有进取心、有事业心、有远大抱负的人,对其工作中的错误进行批评,甚至是严厉的批评,可以激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也就是鞭策,表扬是一种鞭策,批评也是一种鞭策;对于哪些平平庸庸、碌碌无为、不知进取的人,批评他的错误,他可能认为你是给他小鞋穿,或者是给他办难看,他会忌恨你,批判的过了,他可能报复你。因此,对这样不知悔改、不思进取、不可理喻、无可救药的人,就不是为寇、御寇的问题了。你的一番好心,可能是“对牛弹琴”,再好的愿望也只能是适得其反,要千万注意这一点。孔子讲“有教无类”是从总体上讲的,对于特殊的人,教育还是有类可分的。孔子还说过,就诚信而言,只能对诚信的人讲诚信,对于不讲诚信的人,你就无法和他讲诚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