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刚一接触《易经》,就被其古僻晦涩的经文所难倒,以致于把刚买到的《易经》束之高阁。这是因为,一方面,古代文字尚不规范,许多字还没有创造出来,一个字可以代表许多种意思,如乾卦中的“自疆不息”,实际上是“自强不息”,古代疆与强是同一个字。像这样通用、通假的字有很多,如亨与享通用,见与现通用,兑与说通用,说与脱通用,取与娶通用,莫与暮通用,机与几通用,预与豫通用,官与宫通用,知与智通用,考与老通用,咸与感通用,滕与腾通用,肥与蜚、飞通用,血与恤通用,逖与惕通用,冯与凭通用等。
另一方面,古代由于还没有发明纸张,在甲骨上面刻字非常艰难,即使后来在竹简上面刻字,也是非常困难的。古代人用文字记述或者表述,都必须简明不可,因此古代人的归纳能力非常强,我们从现在能读到的古文中,能够非常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尤其是《易经》的卦辞,用字非常严谨,一个字所能代表的意思,可以说用现在的白话完整地翻译出来,有的需要用一页纸或几页纸。因此,习惯于用白话文的人,对这些字的确会感到看不懂,或不能理解。有不少人买了《易经》,但就是看不懂,往往读几个字或几句话就感到疲劳了、厌倦了,就放下不看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到省里去参加全省性的一个会议,发现有一位领导床头放了一本邵伟华先生的《周易预测学》,我就问这位领导:“看起来你懂《易经》,你给我讲一点吧?”这位领导却说,“哎呀,我实在是看不懂。”看不懂的人的确不在少数。
再者,《周易》是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国家监狱”中完成的著作,受监狱里各种条件所限,文王完成这部巨著遇到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他只能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述出来。比如,“元亨利贞”这四个字所代表的意思,到现在有些可能只能够意会,真正能够完整表述出来的还不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句话用在对《易经》的理解上,我感觉是再恰切不过了。我阅读了大量专家、学者的著作,对这四个字的解释,也是各有其说。不要说文字,就连标点符号,许多人理解或标注的也大不一样。古代人写文章是不用标点符号的,现代人要能够完整理解古代人的意思,必须用标点符号分开不可,标点符号是用逗号,用分号,或是用句号?标点符号是放在这个字的前面,或者是放在这个字的后面?一字之差,可能意思就完全改变了。别的不说,还用“元亨利贞”这四个字来举例,在不同的卦中,标点符号有不同的位置,或者无法用标点符号来分开,分开了就失去了“元亨利贞”的意义;或者每一个字都单独使用,即“元,亨,利,贞”。有“元亨利贞”的卦有《乾》、《坤》、《屯》、《随》、《无妄》、《革》、《临》等卦,用标点符号分开的方法有很大区别。打开许多研究《易经》的著作,各有各的不同见解,还没有一个让每一位易学家都能够接受的统一规范的使用方法。再如,乾卦九三爻“夕惕若厉,无咎”这句话,有的书把逗号放在“若”后面,成为“夕惕若,厉,无咎”。也有的书认为应当加在“惕”的后面,成为“夕惕,若厉,无咎”。还有的书,逗号的使用是“夕惕,若,厉,无咎”。其它地方的标点符号在使用上,各家的理解也不一样,大家在卦中可以去具体感受。
最重要的一点,我在对《周易》的研究中发现,《周易》的卦辞,不仅仅在于周文王对六十四卦的研究,而是周文王借此,用隐晦的语言,在监狱中指导着西周的“革命斗争”。关于这一点,在对《周易》卦辞的理解中已经解释到一些。周文王要实现他这一重大举措,既要避开纣王的检查,使纣王看不出任何破绽,又要使西周人能够默契地研究出来,真正理解文王的意图。这就更增加了理解卦辞的难度。文王姬昌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武王姬发,曾经装疯卖傻,躲过纣王的盘查,到“监狱”与文王相见,文王一定会将其破译的“密码”告诉给自己的儿子。只有真正读懂《周易》,才有可能把《周易》运用到预测中去。没有对卦辞的充分理解,就不可能科学地用于预测。从《周易》诞生到秦始皇统一七国建立秦朝,流传已近千年,秦始皇看到的《周易》,已经是带有卦辞和爻辞的完整《周易》,秦始皇还是把《周易》作为“天书”保留下来,足以证明《周易》这部历史巨著的深奥与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