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眼里,别人家的孩子从来没让人失望过。总有很多父母,他们几乎从来不会当面夸奖自己的孩子,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孩子要有竞争意识,强调别人家孩子的好,仿佛父母不这样说,自家孩子就永远不知道要进步。
小时候爱玩,爸妈就说我:“整天不着家,吃晚饭都不知道回来。你看看隔壁家的小华,每天都乖乖呆在家里,从来不出去闹腾。她多安静,学学人家。”
后来长大了,互联网也发展了,我可能更喜欢呆在家里看看剧,上上网。我爸妈又开始说:“你怎么天天宅在家里,不能出去走走吗?你看看人家小王,隔三差五地约朋友出去玩,他多开朗,学学人家。”
我初一的时候,成绩排名年级一百左右,有一次我意外考了年级56名。爸妈就说我:“你们班的小黄每次都能考全校前十,他怎么就能这么优秀呢?”
初三的时候,我成绩稳定在年级三十,上下浮动不超过二十名。爸妈又开始说:“这回考试老刘家的孩子进步了一百多名呢,你怎么就没什么进步呢?”……
“别人家的孩子”,你以为是用来激励孩子竞争的,实际上却是伤害自己孩子最大的利器。竞争不可避免会带来失败,如果经常处于失败地位,孩子会感到自卑,有很多父母总是在自以为聪明地强化“自卑教育”。他们希望孩子能在竞争中见贤思齐,而自身平庸的见识,让他们用最笨拙的方式揠苗助长。这种“竞争”意识不但伤害了孩子,而且会使孩子产生自卑的性格。
很多父母最喜欢对孩子说:“我是为你好!”但有些父母一味地拿别人家孩子的竞争来激励自家的孩子,其实不是为了孩子好,而是为了自己好。他们把自己想要却实现不了的愿望,移植到孩子身上。孩子在这时就成了满足他们的工具。
就像案例中的父母,他们心里是缺乏一个稳定的标准的,他们希望孩子能更好,能够满足他们的期待,但或许他们自己也不太清楚他们对孩子具体的期待是什么。只是觉得,别人有的,我也该有,在竞争的路上,我们不能输!